我所認識的文化獎得主:王瓊玲教授
本會榮譽董事長 葉和榮醫師
我在梅山文教基金服務多年,能和鄉親們一起參與所有的文教活動,令我感到無比的榮幸,也一直樂在其中。
因為這樣的巧妙因緣,我和王瓊玲教授也有了頻繁的互動;再加上我幾乎一輩子都在梅山行醫,是王氏親族的醫師,守護著百歲高齡王媽媽的健康,因此對王瓊玲教授有了深刻認識的機會。
王教授的學術成就碩果纍纍,在藝文創作方面更是有口皆碑。今年,她得到中國文藝獎章(又名五四文藝獎章)以及嘉義縣的文化大獎,雖是喜事連莊,也是實至名歸。我想在這個時候、藉由這篇小文章,談談王教授她活潑可親、熱愛鄉土的真性情。
王教授給我第一個印象是:她很喜歡說故事給大家聽,只要一上台、一拿到麥克風,她就會口若懸河,滔滔不絕。她喜歡掌聲,聽眾不拍手不行,越拍手她講得越精彩。掌聲、笑聲、感動聲,是她熱情與活力的泉源。不愧被公認為全台灣最會說故事的教授。
再者,王教授廣受鄉親們的疼愛,被鄉親們膩稱為:「梅山的女兒」。沒錯!因為她是吃梅山米、喝梅山水長大的,所以深愛故鄉的一切,對梅山有非常深厚的感情。她寫梅山人的小說、搬演梅山故事的戲劇:《美人尖》、《駝背漢與花姑娘》、《一夜新娘》《待宵花》等小說和戲劇,都是以台灣、甚至嘉義作為故事背景、以梅山事、故鄉人作為故事題材的。
梅山文教基金會是一個很活躍於公益的藝文團體。王教授每一本小說、散文的第一場新書發表會,必選在自己的故鄉進行。每一場新書發表會,也一定在梅山文教基金會舉辦義賣活動。
十一年前,《一夜新娘》的新書發表會,現場義賣所得高達60多萬,王教授也按照往例,全數捐給梅山文教基金會,。除了義賣所得,王教授也捐出所有藝文創作的版稅,贊助基金會的藝文活動,發掘更多的藝文人才。
王教授所創作的小說,已幾乎全部改編為戲曲或戲劇演出。例如:《美人尖》、《駝背漢與花姑娘》、《一夜新娘》、《寒水潭春夢》、《梅山春》《一夜新娘一世妻》……等。每次一有新戲展演,王教授必定出錢出力,招待郷親至劇院欣賞,其對家鄉和鄉親的真情,不言可喻。
此外,王教授是一位很孝順的女兒。王媽媽享嵩壽一百零一歳。王媽媽很慈祥、很會說故事,王教授是老么,最愛撒嬌了,一天到晚緊緊黏著王媽媽,母女相依相樂的身影,不時出現在梅山的大街小巷、校園與公園。王媽媽的身教言教、王教授的耳濡目染,彼此都發揮到極致。因此,王教授從小就很會講故事、寫作文,演講比賽也拿過全嘉義縣冠軍,這些對她長大後的藝文創作,想必都有很鉅大的影響。
王教授的父親王清泉先生,個性急公好義,梅山人尊稱為「公道伯」,學識淵博,是古詩文專家,也是書法好手。因為家學淵源,王教授熱愛史書、專研古典小說,因此才有能力與中研院曾永義院士,一起編撰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「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」的崑劇:《二子乘舟》、《雙面吳起》、《韓非、李斯、秦始皇》、《虎符風雲》等。
此次,王教授得到中國文藝獎章、嘉義縣文化獎兩大殊榮,對他來講是實至名歸,對梅山而言是鄉梓榮光。
梅山文教基金會成立的宗旨是贊助教育、發揚文化、提升人文素養。嘉義縣政府舉辦了四屆嘉義縣文化獎,梅山就有三人獲獎,這也肯定梅山文教基金會這三十一年來在藝文推廣上的努力。讓我們有更大的決心和勇氣,持續奮進不已。
以上謹代表梅山人向王瓊玲教授表達恭賀的心意,也期勉所有梅山文教基金會的同仁與志工們繼續努力,永遠聚集正能量,走向光明遠大的未來。
一夜新娘新書發表在梅山(下圖)
梅山文教基金會全力支持(下圖)
簡董事長感謝王教授常常回饋梅山
發佈留言